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4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  我看“农谚”

  作者:叶赫

  网友“重炮猛轰中医药”在《十月雪赛如铁与十月小阳春》里对一些农谚提
出了看法。我也在这里插一嘴。

  网上以“农谚”百度或 Google 一下,可以看到收集者和收集到的真不少。
从中我也发现一些问题。

  第一种是对指导生产和生活可能有用但是只对特定地区有效,农谚肯定出不
了国,到澳大利亚,新西兰季节都反了,肯定无效。在国内,海南岛冬季可种水
稻,一年多熟,而东北一年一熟,冬季农民只好“猫冬”。一个不能确定适用范
围的规律,和没有也差不许多。

  第二种是废话。是定义后的必然结果,如同“菱形四边必相等”,“初一过
后是初二”(我编的)一样,谚言语只是解释定义,不带来新内容。例如:
  * 春分,日暝对分 
  * 秋后必有一伏
  * 春打六九头  

  第三种,和时间太紧扣,只有一天,可信度很低。
  *清明风若从南起,定主田禾十有收   
  *二月二打雷,稻米较重捶 
  *六月初一,一雷压九台。(六月初一日,如有雷鸣,年中则少有台风)
  *立秋无雨最堪悲,万物从来只半收。
  *立冬之日怕逢壬,来岁高田枉费心。(立冬日之天干逢壬字)
  *大寒不寒,人马不安。
  *重阳无雨一冬干。
  *春分有雨病人稀 
  *立夏东风到,麦子水里涝。 

  第四种,近乎中长期天气预报,是超越现代科技的理论,也难有统计数据的
证实。
  *二月二打雷,稻米较重捶 
  *立冬之日怕逢壬,来岁高田枉费心。
  *重阳无雨一冬干。
  *春天三场雨,秋后不缺米。
  *春得一犁雨,秋收万担粮。
  *夏至有风三伏热,重阳无雨一冬晴。 
  *立夏东风到,麦子水里涝。
  *初一落初二散,初三落月半。( 落,下雨。初三下雨则要下到15日)
  *雨浇上元灯,日晒清明种。
  *好中秋,好晚稻。

  第五种,和日期有关,但这个日期是农历还是阳历待考,如果是农历,则所
说的日子和节气可能相差一个朔望月,误差太大,难以准确。如果是阳历日子,
则此语不够古老。
  *大雁不过九月九,小燕不过三月三。
  *九月树种已成熟,抓紧采集莫延误。
  *九月九,摘石榴。
  *三月死鱼鳅,六月风拍稻。(三月天热)
  *七一雷,一雷九台来。  (台,台风)


  总之,农谚有如中草药,可能有点经验的积累,但是地域限制很大,不准确
的地方很多,用起来要小心。但是也不必像对中草药那样“重炮猛轰”之,因为
当今气象科学和广播事业的发展,农业科技的提高和普及,估计未来的天气,指
导农业生产,少有用谚语了,都在听广播、看电视里找答案、在农业科技书籍里
找答案。农谚的市场很小,只有一些文学爱好者喜欢它,写出来显得乡土气息浓
厚。

(XYS20091224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4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2.dropin.org)◇◇